一、海外侨民


移民是根植于德国历史中的。由于德国人在全世界广泛分布,侨民通过经典模式首先为莱茵河上的德国出口商提供了有效的当地支持。在不同的国家,这些拥有德国祖先的侨民成为企业的代表,他们很好地融入当地文化,但是仍然保持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化思维方式。这就使他们能够很好地处理与自己母国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德国人已经习惯背起行囊到世界各地销售自己的产品,他们不会瞧不起顾客,也不指望依靠国家的力量获取销售的成功。


二、企业管理制度



德国企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员工组织在企业内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是其他工业化国家无法相比的。德国的管理方式更加偏向于协商和双方作出让步。德国对企业高层领导人权力的严格限制,一直都受到德国企业高层领导诟病。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限制形成了德国工业决定性的竞争优势,德国工业也一直保持健康的发展状态。德国的这种治理模式称之为“劳资共决”更加贴切。


三、教育制度



学徒制不负众望地发挥着其作用。学徒制不是德国年轻人能够很好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唯一原因。德国学生在上学期间,由于课业压力不是太大,上学时间没有那么紧张,因此有很多时间打零工。这种机会让德国学生更了解劳动力市场。而且,很多德国学生会在中途停止学业去工作,然后再重拾学业。这就使德国学生总体来讲更加成熟,因为他们更早地接触到了社会生活,在毕业时也就更充分地做好了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准备。


四、重视生态



在德国,更加关心自然和环境已经成为一个传统的习惯。德国作出了准备,因此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在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将各种环保指标不断添加到工业生产上。我们不应该忘记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这对于我们理解德国人的生态观非常重要,那就是德国的森林密度。在德国那些危害到德国森林的企业都会被打击,这些以安置和管理新增人口为目的的措施已经实施很久了。


五、没有房地产泡沫



德国没有产生房地产泡沫,还得益于公共政策对房屋所有者没有给予过多保护。而且,德国财政政策相比生产类消费性支出更加倾向于房屋租金等支出。2010年,仅有53%的德国人拥有住宅的所有权,该比例在法国为62%,在西班牙为83%。


六、发展中国家需求膨胀



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对欧洲工业其实没有带来很大收益,但德国对欧洲之外国家出口贸易的表现却令人印象深刻。至此,德国工业不仅在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中夺得了头彩,也从这些前所未有的机会中获得了大量收益。德国在欧盟27国之外的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5年的8.5%增长到了2012年的18%,在17年里增长超过一倍。

七、降低的利率



解释德国经济自2008 年起表现相对良好的最后一个因素,那就是低到不能再低的利率。虽然德国正在经历老龄化危机,而且政府负债也在逐渐加重,但资本还是从陷入危机的国家逃到德国,毕竟德国的声誉是让人信服的。于是,德国国债收益率在2008—2012年锐减。2012年7月,德国10年国债的收益率仅有1.37%。